颠覆性的变革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Revolutionary、Evolutionary、Everything changes。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收缩信贷,很难申请无抵押贷款的个人投资者将目光转向P2P借贷。FinTech领头羊LendingClub成立之时,恰逢Web2.0的兴起,为P2P借贷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撑。2014年12月3日,LendingClub以15美元发行,而首日报收达到了23.43美元,较发行价大涨56.20%,这是第一波革命性的变化;
FinTech第二波进化出现在2016年,传统金融渠道发生质变,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当比特币的价值和信誉日益走低之时,Lending Club的股票在节节走高。LendingClub的商业模式从信息中介模式、类银行模式发展到资产证券化模式,并运用技术良好的管控风险。LendingClub的每笔贷款申请首先会被归于1~25个基础风险级别,之后再将贷款金额和期限纳入运算,其对应的信用等级才被最终确定下来。借款人被分为25个基础等级后,LendingClub再按照借款人申请贷款的期限、金额、还款来源、还款方式等,将借款人按照信用分为A-G共7个不同等级,每个等级中有5个子集,总共有35个贷款等级,这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FinTech发展之下对信用数据的运算技术。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FinTech第三波变革——万事皆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IT 技术对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等方面的效能上都有大幅提升,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科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兴科技应用到业务中。
近年来,传统券商、银行纷纷为金融科技转身,“无科技不金融”已成为共识。高盛总裁宣称:We are a tech firm;招行明确转型下半场定位金融科技;国泰君安证券信息技术部称,“我们十分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已将金融科技视作公司首要战略支柱”;平安证券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行者,扩编近百名金融科技人才。
那么,身处在第三波FinTech浪潮中的金融科技人才都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全球招聘顾问公司Michael Page发布的《2017中国薪资和就业报告》和《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就业报告》显示,92%的受访金融科技企业发现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短缺,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总缺口达150万,而同时具备金融专业能力和数字科学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受到金融机构的“偏爱”。
-
金融专业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金融行业不断衍生出诸多金融产品新形态,这对金融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为了与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除了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具备和加强在风控、合规方面的专业能力。
2018年上半年,全球以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相关企业为目标的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金融业自带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加之近年来国家年关层面出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约束,促使金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强化自身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风险、货币政策效率风险等一系列常见或特有风险的应急防控能力水平。
-
数据科学
要把科技能力植入金融业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有赖于科技人才,还有赖于金融从业人员对于技术的理解和数字技能的掌握。金融科技人才必须要懂数学、统计学,以及量化金融(Quantitative Finance)技巧,能够灵活地将数据分析结合行业宏观环境、金融业趋势、各类金融产品等多领域内容应用在机构营运中。例如,使用SQL、Spark、Python、R 通过分类、聚类、回归、机器学习等常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对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投资策略、业务和趋势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人才的培养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几乎所有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都是企业自身培养的,高校及社会力量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跟进较慢,全球状况也亦如此。
AQF Institute所推出的量化金融分析师(Analyst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简称AQF)证书项目,旨在通过设立全球统一的金融科技人才认证标准,指引全球金融人才发展方向,系统性的培养和考核专业人才的理论基础与实操能力,传递协会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的各方研究与力量,加强全球范围内正规化、专业化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金融科技紧缺人才培养进程。
AQF Institute深知培养符合金融科技行业需求的人才,需要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的力量,近年来,协会相继推出高校奖学金计划、雇主计划,成为高校与企业间坚实的桥梁,帮助高校学生专业能力建设更好的匹配未来金融行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坚信,在协会不断的努力之下,金融科技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会更加完善,人才缺口逐步缩小,从业人员的专业力量与创新力将持续推动全球金融行业蓬勃健康的发展。